關註
歐美通脹抑制消費需求,加上中國局部封控影響出貨,集裝箱海運運價連續十周下跌。
根據上海航交所8月19日最新一期的數據,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下跌132.84點至3429.83點,跌幅3.73%,連跌十周回落到去年5月中旬以來的低位。四大主力航線全部走跌,其中美西線連續兩周暴跌且跌幅繼續擴大。
最新數據顯示,美西線每FEU運價跌破6000美元關卡降至5782美元,單周下跌多達371美元,跌幅擴大至6.03%;美東線每FEU運價也跌破9000美元大關降至8992美元,周跌114美元,跌幅1.25%。
歐洲線每TEU運價下跌183美元至4788美元,跌幅3.68%;地中海線每TEU運價5483美元,下跌150美元,跌幅2.66%。遠東到南美線和亞洲區間航線也全面走跌。
業內人士指出,北美線跌勢加大,全球集裝箱船空頭氣氛轉濃。其中美西線由於之前擔心罷工,貨量轉往其他港口,而最近旺季不旺貨量急跌,因此成為四大航線中運價跌勢最大的重災區。
與此同時,德路裡世界集裝箱運價指數(WCI)8月18日最新報價跌至6224點,周跌3%,上海到鹿特丹、洛杉磯均下跌5%,隻有上海到紐約運價持平,但這是否是止跌訊號仍有待觀察。
業界人士稱,通貨膨脹持續影響歐美制造業、零售業拉貨,減少海運運輸需求,目前集運公司已經在減班以支撐運價。另外,歐洲、美國鐵路公路與港口罷工,加上萊茵河水位過低,集裝箱船隻能相應減少載貨量,9月歐洲線預計有4-5個航班取消。
雖然連續回落,但目前運價仍處於高位。業界強調,適當下跌的運價有益於市場發展,可以鼓勵貨主拉貨,帶動貨量增加;而且運價回落到一定程度,市場會有自動調控機制,隻要運價下跌不超過50%,集運公司仍能取得可觀回報,即使美西線每FEU平均運價跌破3500-4000美元,萬箱船依然能盈利,但中小型船恐將面臨成本壓力測試。
本篇文章來源於“國際船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