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海淘、跨境電商好消息頻出。跨境電商出口退貨海關監管業務正式啟動,同時醫藥類跨境電商也在北京迎來破冰之旅。
近日,從北京海關瞭解到,2019年最後一天,隨著第一批日本“久光制藥撒隆巴斯藥肩止痛膏貼”從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出區,實現瞭全國首票跨境醫藥電商產品順暢通關,第一次打通瞭我國醫藥產品B2C進口的合法正規路徑。
海淘藥械急需正規化渠道
據介紹,在北京海關及相關部門利用保稅政策優勢研發量體裁衣式服務的努力下,天竺綜保區醫藥產業實現瞭從2009年零外貿額到2019年1000億元外貿額的飛躍式發展,占比超過全國五分之一,疫苗進口額更是占到全國的95%,區內醫藥產業多年穩居全國同類區域第一。
“但在跨境醫藥B2B產業迅猛發展的同時,中國消費者對很多海外藥械的大量購買需求,卻仍沒有正規進口路徑渠道可以滿足。”北京海關行郵處副處長楊燕冬表示,由於藥品和醫療器械註冊準入程序繁瑣,成本較高,許多質量較高的新產品、好產品,難以第一時間進入中國,國內消費者無法在正規渠道進行購買。
據瞭解,此前醫藥產品是跨境電商的禁區。藥品、醫療器械、特殊食品等,需按照國傢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進口審批。然而,消費者對海外醫藥商品的需求卻十分旺盛。根據2019亞馬遜中國海外購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年中,其平臺品類銷量排行中,“個護健康”類排名第二,而在其平臺銷量增長最快的10款單品中,有兩款為醫藥保健品商品。
根據相關行業報告等綜合估計,此前,跨境醫療藥品器械的消費市場大部分通過個人海淘、代購等非正規方式進行。
而上述個人海淘、代購等線上或線下的跨境醫藥非正規渠道,商品追溯可行性低,運輸、倉儲沒有資格認證易損壞;對於消費者在藥品使用前、中、後的協助和專業指導規范也沒有任何管控及約束力。如果消費者要尋求賠償,甚至是商品質量出現問題需要召回,在目前沒有統一制度保護的狀況之下,基本上是投訴無門。
打造跨境電商“北京模式”
跨境醫藥電商“北京模式”是指,對於跨境電商正面商品清單框架內的醫藥產品,可以在北京口岸通過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並進行B2C線上銷售。
這條醫藥產品B2C進口的正規路徑,將以醫藥、通關、物流等方面的供給側聯動改革,拉動境外消費回流、延伸醫藥產業功能鏈條、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
北京海關將通過分步試點、賬冊管理、系統跟蹤、倉儲專立、卡口核放、後續稽查等手段,打造事前一站式報備、事中量化式監管、事後驗證式采信的特色監管制度,在保證嚴密監管前提下,推動跨境醫藥電商行穩致遠,實現老百姓足不出國、足不出戶,即可享受更先進、更安全、更便捷、更實惠的正規國際醫藥產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