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國際競爭力。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支持香港發展船舶管理及租賃、船舶融資、海事保險、海事法律及爭議解決等高端航運服務業,並為內地和澳門企業提供服務。增強廣州、深圳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礎設施服務能力,與香港形成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港口、航運、物流和配套服務體系,增強港口群整體國際競爭力。
連日來,《規劃綱要》振奮、鼓舞著奮戰在建設第一線的建設者們,港口基礎設施的建設如火如荼。
在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建設工地上,數十臺挖掘機、運料車來回穿梭,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預計2021年建成的南沙港四期碼頭建成後,該港將實現集卡無人駕駛和集裝箱裝卸遠程操控,躋身世界領先的全自動化碼頭。
在深圳鹽田港的國際集裝箱碼頭,一輛輛滿載著集裝箱的拖車緩緩通過新A閘進閘通道。港區內,一排排岸吊如鋼鐵巨人般將萬噸巨輪上成千上萬的集裝箱卸下碼頭。
在珠海港高欄港區,施工機器的轟鳴聲中,年吞吐量180萬標準箱的高欄港碼頭二期工程正在加緊建設中。
一幅世界級港口群藍圖正在建設者們的努力中一步步繪就、形成。
廣州港:
建設國際一流現代化樞紐港
“能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我們感到非常自豪!”廣州港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一線工作人員唐健峰介紹,正在施工的四期工程項目是全國第一個挖入式全自動化碼頭,存在許多困難和挑戰,“《規劃綱要》讓我們充滿信心,我們要嚴格按照規范加強對工程的安全、質量、進度、環保控制,做好協調,為大灣區建設貢獻力量。”
碼頭施工單位長江南京航道工程局工作人員畢宗兵表示:“項目總工期3年,前期施工任務繁重,作為施工方,我們將戰天鬥水,堅決完成各項施工節點任務!”
在南沙港四期碼頭施工現場,廣州港集團董事長蔡錦龍表示,廣州港要緊緊抓住大灣區帶來的黃金機遇,對標世界先進港口,建設國際一流現代化樞紐港。
發力高質量國際集裝箱業務
四期碼頭的建設是廣州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一線建設的縮影。蔡錦龍說,接下來,廣州港要在港口運營、航運服務、綜合物流、郵輪旅遊等領域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各港口合作,共同提升區域港口核心競爭力,共同打造世界級港口群。
蔡錦龍介紹,按照《規劃綱要》的要求,廣州港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航運樞紐服務能級基礎上,要大力發展集裝箱業務,包括加快南沙港區集裝箱四期工程建設,建成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謀劃南沙港區集裝箱五期工程規劃建設,進一步鞏固廣州港作為國內最大內貿集裝箱樞紐港的地位,積極拓展外貿集裝箱業務。
此前,國際集裝箱航線是廣州港發展的短板之一,但未來,廣州港將在高質量國際集裝箱業務上發力。同時深耕灣區西岸腹地,將廣州港打造成為灣區珠江西岸外貿集裝箱進出口的首選港;提升港口服務效率和質量,促進南沙港區集裝箱碼頭橋時效率、船時效率位居全國沿海港口前列等。
“廣州港出海航道拓寬工程正在加快建設,建成後,航道將達到15萬噸級集裝箱船和10萬噸級集裝箱船雙向通航要求。”蔡錦龍說。
促進大灣區港口協同發展
目前,廣州港緊靠珠三角腹地並依托獨特的江海聯運優勢已發展成為綜合性樞紐港,集裝箱班輪航線在非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傢優勢明顯,且在南沙港區龍穴島有豐富的深水岸線資源及完善的集疏運通道,已具備與香港港、深圳港錯位、協同發展的條件。
蔡錦龍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這一重大機遇下,廣州港將緊抓機遇,主動作為,推進優化灣區西岸港口資源,促進灣區港口協同發展。
2018年11月,廣州港出資5.038億元,獲得瞭中山港主體企業中山港航集團52.51%的控股權。此外,廣州港取得瞭佛山高明港區海口碼頭40%的股權,在茂名港投資建設,計劃2019年建成投產的通用碼頭已正式開工建設。
“在《規劃綱要》的新要求下,廣州港將積極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戰略部署,提升廣州港世界級集裝箱樞紐港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和國際影響力。”蔡錦龍表示,到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珠江西岸港口資源將進一步優化,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國際航運樞紐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深圳鹽田港:
產業協同再造發展新動能
剛過完農歷新年,深圳大鵬灣畔的鹽田港區,到處一派忙碌景象。巨輪雲集,岸吊林立,數以萬計的集裝箱正從這裡進入中國,又駛往世界。
2月21日天還沒亮,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已車來車往。隨著閘口欄桿抬起,四輛滿載著集裝箱的拖車緩緩通過新A閘進閘通道,沉甸甸的貨物和希望一同駛入鹽田港區。
港區內,一排排岸吊如鋼鐵巨人般將萬噸巨輪上成千上萬的集裝箱卸下碼頭,又將碼頭成千上萬的集裝箱送到船上。
單一港區規模效益世界領先
記者走訪現場瞭解到,作為深圳港的核心港區,2018年,鹽田港區集裝箱吞吐量達1315.97萬標箱,同比增長3.59%。這裡曾被評為“亞洲最佳碼頭”,單一港區規模和效益位居世界前列,是華南地區國際航線最密集的港區。
一組數據可以形象地展現鹽田港的實力和繁忙:港區內有大型深水泊位20個,岸線總長8212米,水深達17.4米,全球最大20萬噸級超大型船舶100%靠泊鹽田港。
鹽田港是華南地區國際航線最密集的港區,每周航線約100條,其中歐美航線占60%,裝卸效率達到每小時36吊次,名列世界前列。
傳統主業之外,鹽田港集團還集中力量發展港口投資、綜合物流業、港口配套服務、臨港產業等業務板塊,以產業協同再造港區發展新動能。截至2018年底,鹽田港集團資產總額298億元,比年初增長9%,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達106%,凈資產收益率達6.17%,同比增長17%,資產規模和收益回報得到明顯提升。
繼續加大多式聯運建設力度
鹽田港集團正在立足母港,全方位進行港口佈局,發力“大海港”體系。這其中,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提前佈局就是重要一筆。惠州荃灣煤炭港一期主體已全面建成並迎來首船靠泊,未來該港口將被打造成華南重要的煤炭碼頭,在保障區域資源安全、推動深化對外能源合作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位於深汕特別合作區的小漠港項目也已完成瞭項目核準並進入填海施工階段。
鹽田港集團以港口產業為依托,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引擎,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推動,努力形成海河兼顧、佈局合理、功能齊全、優勢互補、現代化程度高的港口格局。
以鐵水聯運為突破的腹地縱深運輸模式也是鹽田港未來的建設重點。下一步,鹽田港將繼續加大多式聯運建設力度,重點關註惠州荃灣煤炭港、黃石新港水陸運輸體系構建,緩解來自城市交通、土地供給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壓力,促進港口可持續發展和沿線地區經濟平衡發展。
珠海港:
發展跨境物流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位於珠海市最西端的高欄港是珠海港的主體港區,其貨物吞吐量占珠海港的比例達九成以上。沿著高欄港大道一路前行,在一角山下拐入環島西路,標箱林立的高欄港碼頭赫然屹立在眼前。在港口左側的工地上,施工機器的轟鳴聲中,年吞吐量能達到180萬標準箱的高欄港碼頭二期工程正在加緊建設。
施工現場,戴著鮮亮頭盔的工人四處穿梭作業。碼頭施工單位——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項目副經理張玉新介紹說,為推進項目進度,工地在年初八就開工瞭。
明年新碼頭全部投入使用
在粵港澳大灣區這個世界級港口匯集的地區,珠海港近年來以不俗的業績連續登上世界港口榜單。2018年珠海港實現貨物吞吐量1.3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31萬標準箱。
張玉新帶著記者踩過鋼筋網來到鋪設現場,近距離觀看施工細節。張玉新指著網格介紹說,這是典型的“高樁梁板式碼頭”,樁上放梁、梁上鋪板、板間用鋼筋混凝土連接。整個碼頭泊位都是這樣的結構,單水泥樁就有一千多根,都是工人趁退潮下海打下的。
整個高欄港碼頭二期工程包括7個泊位,目前已有1個泊位投產,兩個泊位已交工,正在申請試運營;還有4個泊位年內可竣工。張玉新信心十足地說:“明年這時候新碼頭就能全部投入使用瞭。”
打造內通外聯航運體系
站在碼頭二期工程的工地向海面望去,不遠處的大型運輸船一字排開,在碧綠的海面上兀自滑行。這些大型運輸船走過的路線,正是上個月剛剛竣工驗收的高欄港區15萬噸級主航道。
15萬噸級主航道的竣工和高欄港碼頭二期工程的建設,都將有效助力珠海港成為珠三角集疏運體系規模等級最高、多式聯運體系最完善的現代化多功能海港。
“《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以沿海主要港口為重點,完善內河航道與疏港鐵路、公路等集疏運網絡。”珠海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歐輝生表示,珠海港集團正在實施的國際化戰略與西江戰略正是對這一規劃的呼應。
一方面,珠海港集團大力開拓海外航線。利用珠海的地理優勢在柬埔寨、越南等地設立海外辦事處,為開辟東南亞市場業務打下堅實基礎;在亞洲之外,珠海港集團不斷強化港口功能,加強與歐美、中東、非洲等地港口的合作。
另一方面,珠海港集團深耕西江集裝箱市場,匯聚珠江——西江經濟帶腹地貨源。截至去年末,由珠海港集團牽頭發起的“西江港口聯盟”規模已達36傢,開通西江駁船快線22條,遍及西江流域40多個卸貨網點。
“乘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崛起這一歷史機遇的東風,珠海港必須繼續奮勇拼搏,才能不負時代、不負機遇!”歐輝生說,將通過智能化改造提升碼頭智慧化水平,達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進而促進港口轉型。
歐輝生說,接下來,珠海港將投入更多運力,準備收購更多港口作為物流節點,把西江作為珠海港拓展貨源腹地的一個重要抓手,凸顯珠海港作為西江出海口的重要戰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