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电商未来咋“打拼”

2022-09-14 16:13 admin 1354

  跨境電商再次收到政策“禮包”,試行半年的國傢“海淘”新政迎來新一輪延期。11月15日,商務部發佈消息稱將跨境進口電商新監管政策的過渡期延長至2017年底。

  此消息甫一傳出,不光我省跨境電商企業發展信心為之一振,就連海淘一族也都叫好起來:“過渡期再次延長,這充分兼顧到俺們消費者的旺盛需求和切實利益。”但在興奮之餘,跨境電商企業如何更好滿足海淘消費者的需求,也引發瞭我省消費者和業內人士的討論和思考。

  商品急需多元化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點城市,鄭州跨境電商試點項目運營四年多來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光河南保稅物流中心就實現發貨量230萬單,貨值超3.6億元,尤其是母嬰、進口食品、化妝品、保健品、日化洗護品等銷量大增。

  “雙十一”期間,熱衷海淘的鄭州市民聶先生特意去中大門保稅直購體驗中心和鄭州航空港跨境購逛瞭一大圈,但始終沒有找到自己想要購買的松下電解水機和虎牌原裝進口電飯煲。“雖然現在進口商品也挺多的,但貨源還不豐富,物美價惠的商品品類還需再增加。”聶先生如是說。

  據介紹,目前鄭州試點的進口業務中,食品、化妝品、保健品等“老三樣”商品占主導地位,急需向種類多樣轉變。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跨境電商企業需要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應依靠政策但不依賴政策,把握每個發展階段的政策紅利,著眼長遠發展,利用好過渡期,優化進口商品結構,盡快實現轉型升級。

  “練內功”不可怠

  對於過渡期的延長,河南保稅物流中心總裁徐平並不感到驚訝。“過渡期之所以延長,是前一段跨境電子商務行業協會(籌)一直努力向各部委溝通反映,各部委密集調研後對行業的一個回復。”徐平認為,國傢給予瞭跨境電商更大的過渡空間和回旋餘地,有利於維護消費者利益和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也有利於國傢下一步確定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的“身份”和形成長期運營標準模式。

  有業內人士分析,“海淘”新政的再次延期,表明瞭國傢對跨境電商的扶持態度,也說明瞭國傢認識到跨境電商零售進口並不是碎片化的一般貿易,需要對跨境電商零售這一新經濟、新業態進行頂層設計和長遠考慮。

  面對消費升級和用戶需求變化,未來的跨境電商靠什麼來“打拼”?河南保稅物流中心政策研究室高級研究員劉志剛表示,跨境電商今後發展需要利用自己流量和市場份額優勢與國外生產廠商談判合作,進行供應鏈整合,確保采購商品的貨源豐富、質量安全。中大門市場部總監賈路也認為,資源整合或許是下一輪行業發展的主旋律,跨境電商企業當提高自身商品質量安全風險防控能力。

  “過渡期雖延長,但新政暫緩並非一勞永逸,‘練內功’不可怠。”我省一些規模較大的跨境電商企業紛紛表示,低門檻跨境電商的“政策紅利時代”已結束,行業競爭的本質已回歸到真正解決用戶痛點上;過渡期是“練內功”的最佳時機,可讓企業靜下心來潛心打造品牌、增加商品品類,提高自身競爭力。

  據商務部稱,經國務院批準,今年5月11日起,我國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B2C)有關監管要求給予一年的過渡期,即繼續按照試點模式進行監管,對天津、上海、杭州、寧波、鄭州、廣州、深圳、重慶、福州、平潭等10個試點城市經營的網購保稅商品“一線”進區時暫不核驗通關單,暫不執行化妝品、嬰幼兒配方奶粉、醫療器械、特殊食品(包括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的首次進口許可批件、註冊或備案要求;對所有地區的直購模式也暫不執行上述商品的首次進口許可批件、註冊或備案要求。為穩妥推進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模式過渡,上述過渡期進一步延長至2017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