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似乎成瞭快遞行業的上市年。趕在聖誕前,韻達正式接管新海股份完成借殼上市。此前的10月20日,圓通成功借殼上市,登陸A股市場。在最先追求上市的五大快遞巨頭(三通一達,以及順豐)中,順豐速運與申通、圓通、韻達貨運均實現借殼上市,中通選擇赴美紐交所上市。
一時之間,快遞公司爭相上市。到底是什麼原因,帶動“圓通”們如此爭先恐後登陸資本市場?
第一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是夯實公司的資金鏈,增強公司實力。前段時間,樂視因為資金鏈出現問題,而鬧得滿城風雨。同樣,作為勞動密集型的服務行業,快遞公司面臨的外部環境越來越復雜。
首先,快遞行業經過過去幾年的快速增長,現在可以說其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其次,我國勞動力價格卻在不斷上漲,眾多“圓通”們的利潤率在不斷下降。再次,世界經濟前景仍然不明朗,快遞公司開拓新業務面臨壓力。
我們看到,國內的快遞業務競爭激烈,而國際業務主要被外資與國企多寡頭占據,短時間內“圓通”們難以有大的進展。雖然國內的農村地區仍然有空間,但是需要大量的投入。最近幾個月,石油等能源價格在逐步回升,預計明年石油價格上漲也是大概率事件,而快遞公司對能源價格又非常敏感。在這種情況下,盡快實現公司上市,不僅能夠充實公司的資金實力,而且一旦出現特殊情況,也能更加方便融資。所以,我們看到,即使在今年證監會進一步嚴格並購重組的情況下,各大快遞公司仍然急不可耐地登陸資本市場,無疑是很現實的選擇。
第二個原因,著眼長遠發展,通過上市來加強公司的內部管理。我國的快遞行業中大部分是民營企業,經過瞭多年高速發展,尤其在發展初期,它們大多通過加盟的方式擴展業務,但是,這些加盟商由於存在投資主體多元化、控制力比較弱等問題,並由此埋下風險和隱患,現在管理中的各種問題開始凸現,比如,在快件郵遞過程中,發生的丟失或者延遲的情況;因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郵寄物品被偷甚至被粗暴地對待,與顧客的糾紛逐漸增加;有的公司在郵寄資費方面比較混亂;有的企業,由於傢族裙帶關系比較嚴重,在推動改革方面困難重重等。這些問題,都制約著快遞公司的做大做強。
因此,“圓通”們希望利用上市的機會,借助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投行等外部資源,對公司的股權結構、財務管理、管理架構等進行一次徹底的梳理,讓公司管理、規章制度等各個方面都得以完善,實現從傳統管理、傢族管理到現代管理的轉型,整合公司的各方面資源,確保企業可以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第三個原因,各快遞公司為即將到來的行業的大整合做準備。根據國傢郵政局統計,2006-2015年期間,我國快遞業務量復合增速達40%。到2015年,雖然仍然保持高速增長,但是業務量和增速同比開始放緩,而且業務收入增速明顯低於業務量增速,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快遞單價在下降。當前,我國的快遞行業比較分散,快遞市場各類型實際從業主體逾萬傢,其中絕大多數為中小民營企業,總體呈現出 “多、小、散、亂”的特點,不少中小快遞公司存在經營不規范、主要依靠價格競爭、服務質量無法保證等問題,這也嚴重影響瞭整個快遞行業的形象,行業整合勢在必行。
同時,快遞行業的特點,也需要縱向加快兼並重組,優化價值鏈和網絡,主要是快遞企業同鐵路、航空、公路、電商以及制造業之間的戰略合作或者兼並重組,打造自身的戰略優勢。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我國快遞行業領軍企業並不突出,圓通、申通、順豐、韻達等公司,相互之間的差距並不大,不僅他們之間競爭激烈,還要跟大量中小快遞公司競爭。同時,對依賴於電子商務獲得快速發展的“圓通”們來說,還面臨另外一個威脅,大企業、大資本不斷進入快遞領域,比如阿裡旗下的菜鳥,海爾成立的日日順,這些新進入的物流公司,依靠龐大的背景支持搶奪市場,“圓通”們的業務將會從源頭上面臨很大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隻有加快上市進程,不斷提高公司實力,同時提高公司的聲譽,才讓自己在未來的行業整合中處於有利地位。
總之,從內外部環境看,“圓通”們加快上市都是現實選擇。不過,我國的快遞行業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今年“雙十一”全網總銷售額為1770.4億元,當天全網的包裹達到瞭10.7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瞭35%。中國的龐大消費空間仍然可以支撐快遞行業向前發展,“圓通”們的上市,不僅是為瞭健全體魄、面對激烈的競爭,更多的體現出企業的深謀遠慮和未雨綢繆,加快企業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