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這個貼滿綠色膠帶的白色箱子,和你我平時收發的快遞沒有多大不同。但這個白色箱子卻承載瞭某種裡程碑的意義:據國傢郵政局監測,12月20日從一名貴州茶農手中寄出的這件包裹,成為2016年我國第300億件快遞。
如果按照13億人口計算,相當於人均發送瞭23件。與去年相比,今年快遞業務量增長瞭100億件,同比增長53%。
圖:李克強總理2014年11月19日到訪義烏一傢快遞網點。
“快遞業是中國經濟的‘黑馬’。”這是李克強總理2014年春節前夕在西安順豐速運有限公司看望慰問快遞工人時所作的評價。當天,總理還給親自為一個即將發出的快遞件貼上面單。他叮囑快遞員要及時完好送到客戶手中。
“國傢的高度重視與政策的扶持開啟瞭中國快遞行業發展的新紀元。”有媒體這樣評價。2014年,李克強兩次到快遞企業實地考察,先後5次稱贊快遞業在“搞活流通、拉動內需,增加社會就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15年,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印發瞭第一部全面指導快遞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關於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幹意見》。
“從我們目前的包裹量來看,我們正處於歷史上的最佳時期。”這是100多年前,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美國運通公司一位主管的評論。在當時,物流行業的包裹數量常常被視為衡量一個國傢經濟發展活力的晴雨表。
如今,鐘擺搖向太平洋的另一頭。2014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100億件,超過美國躍居全球第一。2015年快遞業繼續以45%以上的增長勢頭,突破年業務量200億件大關。
“眼珠子都快掉下來瞭!”一位業內人士至今記得2014年到美國聯邦快遞公司考察,對方得知中國僅“雙11”就產生瞭2.7億件快遞時驚嘆的表情。
這種高速增長的背後,是對於整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價值。根據北京交通大學發佈的研究報告,快遞業對促進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尤其對帶動就業作用巨大。僅2015年全國發出的207億件快遞就帶動瞭203萬人就業,包括快遞員、分揀員和貨車司機等多種崗位。
圖:李克強總理2014年1月27日到西安順豐速運有限公司看望慰問快遞工人。
1000億元——這是今年前10個月快遞業支撐全國農產品網銷的金額。事實上,今年第300億單快遞就是貴州當地一名茶農通過中通快遞遵義湄潭網點寄出的茶葉。
即便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巨大的黑龍江,今年前9個月快遞業以同比增長80.29%的增幅名列全國第一,直接推動瞭當地農特產品“走出去”並“賣得好”。一個月前李克強主持召開深化“放管服”改革座談會上,黑龍江省政府負責人著重向總理匯報瞭這一變化。
“這是個好跡象。”李克強說,“說明東北老工業基地有著很大的優勢、潛力和回旋餘地。”事實是,隨著快遞業的迅猛發展,直接促進瞭服務業和消費的增長。
不僅如此,借助“互聯網+物流”,快遞業正在加速改變著許多制造企業的生產流程。今年“雙11”,美的公司就通過與大數據公司菜鳥網絡合作,打通線上線下倉庫,把工廠生產節奏提前瞭一個月,並將成本降低瞭40%。
“你們的工作瞭不起!”2014年11月,李克強在浙江義烏一傢快遞網點考察時,對這裡的員工稱贊道。總理說,物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之一,快遞是物流重要組成部分。你們的工作雖然很起來普通,但很重要。
“從小處說,你們不僅創造瞭就業崗位,還創造瞭新生活;從大處說,農村的東西送到城市去,城市的東西送到農村來,縮小瞭城鄉差距。”總理這句話,寄托著他對快遞業的更高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