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4日,中歐班列(鄭州)從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緩緩駛出,目的地是德國漢堡,而這也是今年最後一趟中歐班列。 據悉,中歐班列物流組織日趨成熟,班列沿途國傢經貿交往日趨活躍,國傢間鐵路、口岸、海關等部門的合作日趨密切,這些有利條件,為鐵路進一步發揮國際物流骨幹作用,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將絲綢之路從原先的“商貿路”變成產業和人口集聚的“經濟帶”起到重要作用。
“長高、變長”的中歐班列不再隻是一條條開放的線段,而是已形成一張開放的網絡,它不僅發揮著貨物運輸通道的功能,而將承擔更多的“未來使命”:吸納全球資金、資源、技術、人才等產業要素,發揮全球產業銜接功能。 誠如一位專傢所言:“以前內地在國際產業分工中處於末端,隻能等,等‘發達國傢——中國沿海地區——內地’的梯度轉移;而在有瞭中歐班列後,意味著內地可以搶,利用價格隻有空運的五分之一、時間隻有海運三分之一的優勢,匯聚全球資源,打造全球產業高地。”